2020/5/20
近日,国际著名病原微生物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中科院1区top期刊,IF 6.46)在线发表了汕头大学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论文《Exosome-mediated apoptosis pathway during WSSV infection in crustacean mud crab》[2020, 16(5): e1008366. DOI:10.1371/journal.ppat.1008366]。
汕大理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龚燚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李升康教授为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及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等项目的资助。
外泌体(exosome)自1987年被Johnstone等人发现以来就广受关注,是细胞主动向胞外分泌的一种大小均一(直径约为30~150 nm)的囊泡状小体, 是细胞间通讯的一种重要工具。目前与外泌体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模式生物上,在无脊椎动物中也仅在果蝇中有过报道,因此,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外泌体调控途径在生物体内的保守性。
本论文首次在海洋无脊椎动物拟穴青蟹体内分离到高纯度外泌体并进行了鉴定,被WSSV感染后的青蟹分泌的外泌体注射至正常的青蟹,结果显示WSSV对青蟹的感染效率显著降低。通过外泌体miRNA转录组测序发现,青蟹在响应病毒侵染的过程中,会减少外泌体中miR-137和miR-7847的包裹,进而解除对血细胞中凋亡诱导因子AIF的抑制。而激活的AIF一方面可以促进血细胞基因组DNA的降解,另一方面可以同凋亡蛋白Bax竞争性结合HSP70,导致Bax-HSP70复合体的瓦解,而游离的Bax进一步激活线粒体凋亡程序并以此来应对病毒WSSV的侵染。本论文发现了一种拟穴青蟹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的新机制,揭示了外泌体通过其miRNAs介导拟穴青蟹抗病毒免疫的调控通路,研究丰富了我们对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防御系统的认识,为深入研究外泌体在水生动物中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互作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原文链接: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article?id=10.1371/journal.ppat.1008366Gong Y, Kong TT, Ren X, Chen J, Lin SM, Zhang YL, Li SK*. (2020) Exosome-mediated apoptosis pathway during WSSV infection in crustacean mud crab. PLoSPathog 16(5): e1008366.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pat.1008366.
(理学院)责编 吴斌